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乐山大佛历史介绍乐山大佛历史简介
- 2、乐山大佛简介
- 3、乐山大佛的由来和历史
乐山大佛历史介绍乐山大佛历史简介
1、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,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,水势相当的凶猛,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。每当夏汛,江水直捣山壁,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。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,普渡众生而发起,招集人力,物力修凿的。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动工,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,海通和尚就去世了。
2、乐山大佛历史介绍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,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,水势至关的凶悍,舟辑至此常常被倾覆。每当夏汛,江水直捣山壁,往往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。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,普渡众生而提议,招集人力,物力修凿的。
3、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。然而,当大佛修至肩部时,海通禅师圆寂,工程因此暂停。后来,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资助工程,徒弟们继续带领工匠施工。工程之浩大,以至于朝廷下令赐予麻盐税款,以加速进度。乐山大佛修至膝盖时,章仇兼琼调任户部尚书,工程再次停工。
4、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(713年),完成于贞元十九年(803年),历时约九十年。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、乌尤山、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 2018年10月8日,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。
5、历史介绍: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禅师。海通是贵州人,在凌云山结茅修行。他看到三江水肆虐,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,于是立志开凿大佛,欲仰仗佛法,减煞水势,永镇风涛。于是海通遍行大江南北、两湖淮海等地,筹集人力财力,于公元713年,动工开凿。
乐山大佛简介
1、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,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汇流处,与乐山城隔江相望。景区由凌云山、麻浩岩墓、乌尤山、巨形卧佛等组成,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。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,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,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。 凌云山紧傍岷江,上有凌云寺,建于唐代。
2、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,濒大渡河、乐山大佛正面像 青衣江、岷江三江汇流处。大佛为弥勒佛坐像,通高71米,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。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(713年),完成于贞元十九年(803年),历时约九十年。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,有许多石龛造像,多是盛唐作品。
3、乐山大佛简介乐山大佛,又名凌云大佛,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,濒大渡河、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。大佛为弥勒佛坐像,通高71米,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。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(713年),完成于贞元十九年(803年),历时约九十年。
4、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,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,又名凌云大佛,为弥勒坐像,是东山最著名的景观。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。当时,岷江、大渡河、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,水流直冲凌云山脚,势不可挡,洪水季节水势更猛,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。
乐山大佛的由来和历史
1、历史介绍: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禅师。海通是贵州人,在凌云山结茅修行。他看到三江水肆虐,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,于是立志开凿大佛,欲仰仗佛法,减煞水势,永镇风涛。于是海通遍行大江南北、两湖淮海等地,筹集人力财力,于公元713年,动工开凿。
2、据唐代韦皋《嘉州凌云大佛像记》和明代彭汝实《重修凌云寺记》等书记载,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。海通是贵州人,结茅于凌云山中。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,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,水势相当的凶猛,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。每当夏汛,江水直捣山壁,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。
3、其实,乐山大佛的产生,是佛教在这一地区早期出现和长期盛行的结果。进入唐代,佛教在道佛并重的政策下得到了发展,武后时进入了顶峰。这为乐山大佛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。武后推行的是:“佛教宜在道法之上,细眼处于黄冠之前”的政策,在全国大兴寺庙。
4、乐山大佛的历史传说 乐山大佛建于唐朝中期,历经三个朝代的建造,耗时约90年。建造乐山大佛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当时洪水频发的峨眉山区域。传说大唐贞观年间,一位名叫海会的和尚,在漫长的梦境中得到佛祖的召唤,前往峨眉山修建佛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