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请介绍广州各地区如白云区,荔湾区等。
1、广州共有11个区,分别是:荔湾区、越秀区、海珠区、天河区、白云区、黄埔区、番禺区、花都区、萝岗区、南沙区、增城区、从化区。荔湾区 荔湾区,广州市市辖区,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,面积64平方公里,荔湾有着“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,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”的美誉,是广州老三区之一。
2、越秀区:位于广州市中心,东接天河区,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,西至人民路毗邻荔湾区,北达白云山脚与白云区相连。 海珠区:作为广州市的老四区之一,位于珠江南岸,古称江南洲,有“河南”之称,位于广州市中部。
3、越秀区:作为广州市的行政中心,越秀区位于广东省中部,东接天河区,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,西至人民路并与荔湾区毗邻,北濒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。
4、广州由13个市辖区组成,分别是:荔湾区、越秀区、海珠区、天河区、白云区、黄埔区、番禺区、花都区、萝岗区、南沙区、增城区和从化区。 荔湾区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,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,总面积64平方公里。
5、截止到2020年12月份,广州有11个市辖区,分别是越秀区、海珠区、荔湾区、天河区、白云区、黄埔区、南沙区,番禺区、花都区、增城区、从化区。越秀区,东起广州大道,与天河区接壤;南临珠江,与海珠区隔江相望;西至人民路,与荔湾区毗邻;北面到白云山山脚,与白云区、天河区相邻。
华林寺大殿的介绍
1、大殿除柱梁构架及斗栱外,门窗板壁及瓦顶均系近代更换。清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六年(1818~1826)增建回廊。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2、华林寺大殿虽仅是一座三开间的佛教建筑,但中间的当心间宽度却达5米,超过了七开间的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苏州玄妙观三清殿。宋元时期,南方殿堂加大心间尺度,其目的是增加和扩大礼佛的空间。宋以后,南方殿堂当心间尺度普遍增大,其尺度甚至超过唐宋北方大型殿堂的心间尺度。
3、现有殿外的石板甬道、山门、走廊及东西配殿,还有绿化植树,都是在大殿1988年8月修复后完成的。 华林寺大殿1982年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4、华林寺大殿则是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。大殿为单檐九脊顶抬梁式木构建筑,高15米面积574平方米。面阔3间(184米),进深4间(170米)。大殿为八架椽屋,共用18根柱子支撑,14根檐柱柱头由间额、额枋纵横连结,形成外层大方形框架结构。
急~~~介绍广州的名胜古迹(此题为考试题目!!)
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,原为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隍庙。琶洲塔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村,建于明代,为广州明代三大塔之一。赤岗塔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海珠区,建于明代,为广州明代三大塔之一。清纯阳观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海珠区漱珠岗五凤村,建于清代。
另外,由于广州新电视塔处于飞机转向区,按照规定,该处飞机在航线所处位置周围300米内不能出现障碍物,新电视塔上方飞机飞行高度为海拔900米,因此,为确保飞机飞行安全,也对塔顶天线做了细部处理,现已从塔顶天线撤出10米,最终高度为600米。
广州起义烈士陵园,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,占地18万平方米,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。陵园主体有正门、广场、陵墓大道、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。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,集纪念、科普于一园。
白云山风景区由麓湖游览区、三台岭游览区、鸣春谷游览区、摩星岭游览区等7个游览区组成,有“蒲涧濂泉”、“白云晚望”、“景泰僧归”等古代“羊城八景”,以及三个全国之最的景点。广州塔 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,昵称小蛮腰,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。
华林寺站简介历史华林寺站简介
1、华林寺又名九皋庙,始建于大中祥符年间(1008-1016),初名“临湖院”,该院由僧如琏住持,邑绅王珣捐九皋山地,邑绅王振清捐资兴。旧版《奉新县志》载有碑记云:“南枥王珣施地九皋,王振清重修。”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寺僧会净扩建。
2、该庵始建1100多年后,于清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庵的住持宗符禅师募资扩建,增设了禅房、僧房、大雄宝殿,又开拓庭院,广植树木、引入流水,营造起一座颇具规模的佛教丛林,面积达3万平方米,并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寺。
3、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,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(527年)。华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地,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。